6T体育

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:校政合作共育水务新人才

发布日期:2025-09-06来源: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6T体育

6T体育

校政合作,打开联培新窗口

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,我校始终坚持产学融合创新理念,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、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。在此背景下,学校与东莞市水务局于2023年7月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动水务领域卓越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。2024年9月,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6T体育 2023级研究生陈宏冠与罗子豪分别赴市水务局直属事业单位“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”与“东莞市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”,开展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。


初来乍到,新环境新挑战

初入真实水务环境,两位研究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从课堂走向工程一线,不仅是学习场所的转变,更是知识应用维度与深度的跨越。“在学校,我面对的是清晰的模型参数和可控的数据模拟训练,但是在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,日常的水域与水闸巡查,让我直面真实、复杂甚至充满不确定性的水务环境。”陈宏冠说道。联合培养期间,两位研究生深入参与水库、水闸、堤防、泵站等多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工作,体验了乘船、无人机、人工走访等多种巡检方式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紧密结合,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。

6T体育 6T体育

日常巡查水利工程


攻坚协作,潜心调试算法

在巡检实践中,罗子豪注意到传统方式依赖纸质记录与人工上报,存在数据易丢失、流程不透明、监管困难等问题。他提出信息化系统优化建议,迅速得到单位与学校的支持。在东莞市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指导小组和6T体育 陈晨副研究员联合指导下,最终开发出一套集移动巡检、问题跟踪与协同管理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巡检系统,实现了巡检标准化、数据集中化和处置闭环化,为提升水务管理数字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陈宏冠则从河道保洁现实痛点出发,发现原有摄像头告警系统误报率较高,水面反光常被误判为垃圾,小体积漂浮物易漏检,导致保洁效率不高。在学校导师李家叶副研究员的指导下,他利用历史监控视频数据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,增强对漂浮物的识别能力。经过数月的测试和验证,最终研发了基于YOLO模型+注意力模块改进的水面漂浮物识别算法,大幅降低误报与漏检率。

6T体育 6T体育

双方定期就联合培养工作开展交流


厚积薄发,应用成效斐然

经历一年的扎实锻炼,罗子豪深入水利工程现场,积极参与标准化管理复核、防洪能力专项调研、安全隐患专项排查等工作,系统梳理了水库结构功能性缺陷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问题清单,形成了专项报告。此外,他还开发出集移动巡检、流程跟踪、协同管理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巡检系统,实现了巡检过程标准化、数据管理集中化、问题处置闭环化的目标,相关成果正在联合申请软件著作权。

6T体育6T体育6T体育6T体育

6T体育

6T体育

陈宏冠基于研发的水面漂浮物识别算法,同时根据业务管理需求,研发了“水面漂浮物摄像头告警视频二次检测系统”,已部署到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开展业务化运行。此外,针对水闸管理的数字化需求,创新设计了集成化信息二维码应用,通过扫码可以获取水闸简介、责任人、巡查记录、历史洪水位等信息,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与信息透明度。

6T体育

6T体育

6T体育 6T体育


创新实践,打造“莞工范式”

据悉,本期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6T体育 2023级土木水利、资源与环境专业共60余名工程硕士,同期分赴多家单位开展联合培养,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。在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“莞工范式”的背景下,6T体育 将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、整合教学资源、拓展产教平台,不断深化校政企合作,赋能区域发展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,为新时代工程教育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例。



撰稿:顾振宏

一审:李春志   二审:高 峰   终审:兰善红